关于トカラ列島近海地震 专家:『可能持续数个月,需做好准备』

yasjun 发布于 3 天前 16 次阅读


(转自NHK,翻译为简中)

(转自NHK,翻译为简中)

关于吐噶喇列岛近海持续的地震活动,专家指出,根据地壳变动的数据和地震的规模来看,也存在岩浆或热水等流体上升的可能性

此外,他们还指出,这一系列活动在某些方面与过去伊豆半岛近海发生的活跃地震活动相似,因此也需要做好这种活动可能持续数个月的准备

在这次持续的活跃地震活动中,通过专家的解析发现,从本月2日开始的三天内小宝岛与宝岛发生了南北方向上接近10厘米的地壳位移

专门研究地壳变动与火山活动的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青木阳介副教授指出,虽然由于观测点较少,判断非常困难,但从地壳变动的情况来看,这次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

如果地下的岩浆或热水等流体正在上升,并推动地壳内部扩张的话,专家估算其体积大致在 100 万到 500 万立方米之间

另一方面,如果确实是岩浆上升的情况,由于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专家认为,岩浆已经被周围岩盘冷却目前发生喷发的可能性较低

此外,考虑到目前的地震发生情况以及该地区周边火山众多的背景,有专家指出,这次的群发地震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发生在伊豆半岛东部近海的活跃地震活动很相似。

关于「伊豆东部火山群」的群震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资料,静冈县伊豆半岛东部及其近海区域的“伊豆东部火山群”,自1970年代后半至2010年代频繁发生群发地震(群発地震)

其中,1980年代至1990年代特别活跃1989年的地震活动从6月30日持续了69天

这期间,观测到震度1以上的地震共有494次,震级4以上的地震有36次,最大规模的地震为震级5.5。

此外,在7月13日静冈县伊东市近海数公里的海底发生了喷发

根据日本国土地理院的观测,在这次喷发的前后,地震频发区域两侧的两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增加了16厘米,显示出了明显的地壳变化。

综合这些观测数据,专家认为:

这一系列地震和海底喷发,是由于岩浆上升到了极浅层位置所引发的。

青木副教授指出,虽然很难明确预测未来的走向,但他表示,目前的情况既有可能会逐渐平息,也存在岩浆或热水等流体进一步进入地壳,导致活动变得更加活跃的可能性

如果进入活跃模式,地震活动可能会持续数个月,因此有必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青木副教授还说:

「今后有可能群发地震会持续一段时间,请大家设想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比如在家中要确保物品不会因晃动而倒落,做好各种应对震动的准备。」

从空中进行调查的专家表示:『未发现特别的变化』

京都大学火山防灾研究中心的中道治久教授9日,搭乘第十管区海上保安本部的飞机,对包括吐噶喇列岛的离岛火山在内的鹿儿岛县内的多座火山状况进行了调查。

中道教授在调查结束后,于雾岛市的海上保安本部鹿儿岛航空基地接受采访表示:

他从空中目视观察了十岛村的恶石岛和小宝岛,虽然在恶石岛南侧发现因山崩导致的海水混浊现象,但岛上的整体状况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在周围海域也没有发现漂浮物或水色异常等现象。

另一方面,关于这次一连串的地震活动,中道教授表示:

「由于这次地震活动是在不同地点逐渐扩展,并且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它不像是普通的“主震—余震型”机制,而更像是与地下流体的活动有关。

他进一步指出:

如果没有岩浆或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水等“某种流动的物质”,是无法引发如此规模的群发地震的。

因此他强调,需要从这个“地下流体活动”的视角出发,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鹿儿岛县十岛村:已发生1762次震度1以上地震(截至7月10日下午5点)

在吐噶喇列岛的恶石岛与小宝岛附近,自上个月21日以来地震活动持续活跃,目前为止已经在恶石岛观测到了最大震度6弱的强烈摇晃。

在本月6日,恶石岛连续发生了两次震度5强的地震;随后在7日又发生了一次规模5.1的地震,在恶石岛观测到了震度5弱的摇晃。

震度1以上的地震观测次数,8日为37次,9日为45次,10日下午5点为止为13次,自上个月21日以来,累计达到1762次,地震活动持续活跃。

在吐噶喇列岛近海,2023年和2021年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地震活跃期,但这次的地震次数已大幅超过过去的记录。

日本气象厅指出,由于本次地震的震源较浅,且距离观测点较近,因此会导致震度(地面体感)变大。并呼吁大家在近期内继续警惕最大达到震度6弱级别的强震可能发生。

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
最后更新于 2025-07-10